大河網訊 鼎不僅能做飯還能用作詞語?陶豆居然不是吃的豆?“商王湯”還會說外語?11月7日至8日,參加打卡中國•古韻潮音——“你好,河南”網絡國際傳播活動的外國up主們來到鄭州,觀摩古文物,行走老城區(qū),在書畫與文字中領略河南文化“新”風貌,品讀古老河南的文明新氣象。
戴上眼鏡能看千年文物舞動身軀,拿起話筒能與“商王湯”輕易對話,手握毛筆書寫甲骨文能了解“人”字百般變化……一起聽外國up主們談談那些在鄭州的最難忘。
能文能武 AR讓青銅鼎器栩栩如生
“今天真的長知識了!這真的非常有意思。”來自羅馬尼亞的博主安娜主動向記者分享她的這份喜悅,而背后的原因卻要從安娜走進鄭州博物館的那一刻開始講起。
安娜在電子屏上學習青銅鼎的知識。
“公元前16世紀,成湯伐夏,開啟有商一朝。商王深知,要鞏固自己的統(tǒng)治,必須樹立王權的威嚴,于是商王召集天下能工巧匠,鑄造出一尊尊青銅王鼎。”記者注意到,聽著講解的安娜表情格外認真,在展館內部的電子屏前,安娜認真地劃看著有關青銅鼎器的知識科普。“以前,我只知道‘鼎’代表身份,現(xiàn)在我對它有了更深刻的認識,它不僅是古代王權的象征,也可以被古人用來當作盛酒做飯的器具,如果被放在詞語中,它又代表著說話講信用,比如‘一言九鼎’。”安娜拿出包里的筆記本,認真做起了功課。
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會客廳,能從這里了解一個城市的過去、當下還有未來。“認識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就是去逛逛它的博物館。”安娜告訴記者,逛博物館是她從小就有的習慣,透過青銅器,可以了解鄭州許多塵封已久的故事。
雖然在鄭州學習了好幾年中文,但晦澀難懂的古文也讓安娜開始躊躇。“是AR眼鏡幫了我這個大忙。”安娜拉著記者的手說,戴上眼鏡,不僅能看到自動翻譯成英文的歷史故事,還能看到以動畫形式呈現(xiàn)的文物細節(jié)圖。在她看來,這種新技術既能幫助外國人讀懂中國的歷史,也能更好地賦予游客沉浸式的游覽體驗。
外國博主在鄭州博物館體驗AR眼鏡。
據了解,鄭州博物館在遵循歷史與自然史實的基礎上運用“實物+數字內容”結合的形式,利用AR設備的“去介質化空中三維成像”實現(xiàn)展品文物與自然歷史文化的串聯(lián)與構建,讓觀眾重新見證史前生物的活靈活現(xiàn)。
“你看你看,眼鏡里面的文物會跳舞。”來自馬來西亞的博主羅甲芳也十分滿意這次的AR體驗。
源源不斷 千年城垣再現(xiàn)巍巍亳都
“3600多年前,商代人是如何生活的?商代的疆域有多大?”在鄭州商城東城垣遺址博物館,來自德國的博主楊鴻毅用英文與“商王湯”進行了一場熱烈交談。
“‘商王湯’是利用前沿數字化手段打造的全息立體虛擬人投影創(chuàng)造出的虛擬形象。”鄭州商城東城垣遺址博物館的講解員告訴記者,借商王湯之口講述千年前城墻的建造與發(fā)展,讓掩藏在遺址中的傳統(tǒng)文化“活”了起來。
在展館一角,一個小小的陶器因名稱特別也吸引了楊洪毅的注意。“豆,原來是一種器皿,被用于盛放果子和茶點。陶豆,就是用陶土制作的盛食物的器具,并不是現(xiàn)代人所說的可以食用的豆子。”講解員告訴楊鴻毅,陶豆的脖子比較長,也有防止蟲類爬行污染食物的作用。
戰(zhàn)國、漢、唐、明、清……如今,古老城垣還依舊被較為完整地保存在博物館中,從斷面上,人們依然能清楚地看到不同時期、幾座不同質地的城墻緊密結合。城垣上方的投影,在“城摞城”的土層劃分上向到來的眾人再現(xiàn)著鄭州的歷史演變和城市格局。
前阜民里圖景。
“城東路、城北路、城南路、順城街。這四條路就是沿著鄭州古城墻所建,鄭州商城內城垣就是鄭州最早的‘一環(huán)’。鄭州商城自建成之后便為鄭州人代代沿用,3600余年,城址不移,人脈不息,成為世界城市發(fā)展史中的孤例。”沿著博物館的出口道路順勢而行,伴隨著講解員的講解,楊鴻毅打開手機地圖不禁感嘆,這是他從未了解過的鄭州故事,也是他從未走過的鄭州道路。
神形合一 甲骨文字述說史墨變遷
“這是我第一次體驗中國書法,也是第一次了解甲骨文字。”在鄭州美術館,有一場特別的書法體驗課正在進行。在這里,安娜和楊鴻毅的書法得到了鄭州美術館館長、鄭州市書法家協(xié)會主席羅鳴的夸獎,臉上不約而同地洋溢著一絲驕傲和幾分羞澀。
外國博主體驗書法課程。
“你們看這個字,像不像雙手平伸,雙腳分開站立的一個人。在甲骨文中,這個字,就是人。”聽著羅鳴的講述,來自墨西哥的博主麥克斯告訴記者,中國的甲骨文字讓他感到非常驚訝。
三千年前它占卜天下事,一百年前它入藥治病疾。甲骨文字的現(xiàn)世便以身負獨一無二的史料信息證實殷商王朝的存在,也成了中國文字史和中國書法史的真正開端。
羅鳴說,甲骨文的精妙遠不止于此,作為目前發(fā)現(xiàn)的最古老成熟的漢字,甲骨文的成熟不僅僅在于可以識讀并傳遞信息,更重要的是在每一筆的刀刻雕琢中已經具備了書法美學的用筆、結字和全篇章法布局。
“以前聽過一句話,漢字是畫出來的,今天看來,這句話一點也不假。”來自馬來西亞的博主李恩心告訴記者,文字能如此生動,讓她再次感受到了中國人的智慧,這堂生動的書法課讓她獲益匪淺,同時也點燃了她對甲骨文字的學習興趣。
“一人為人,二人為從,三人為眾。”下課后,楊鴻毅十分小心地將自己書寫的作品收進包里,他說,回到德國,自己要把甲骨文字背后的故事講述給更多的朋友。
記錄,讓打卡變得更生動;體驗,讓打卡變得更深刻。“不一樣的鄭州,多樣性的河南,河南值得一來”,這是外國博主們對這次打卡之旅的評價。夜幕降臨,時光飛逝,臨行前的他們再次拿起相機,抓緊時間記錄著這片可愛而熱情、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。